美国政坛再掀波澜创利配资,特朗普高调宣布将举办阅兵仪式。这一决定迅速成为舆论焦点,各界纷纷猜测其背后的动机。有人甚至联想到中国去年9月3日的阅兵,不过我们暂且按下这个话头,先来看看美国这次阅兵的前因后果。
说起特朗普的阅兵情结,要追溯到2017年他刚入主白宫时。当时他就想在就职典礼上展示军力,计划让坦克和导弹发射器列队游行。但由于军方担心社会影响,最终只安排了20架战机进行空中表演。不过这次挫折并未浇灭特朗普的热情,同年7月参观法国国庆阅兵后,他更是对盛大场面赞不绝口,直言美国应该办得更加壮观。
回国后,特朗普立即着手筹备。9月时他告诉法国总统马克龙,计划在次年独立日举办阅兵。然而这个想法遭到多方反对:国防部长态度消极,预算部门表示经费不足。最终,他的首次阅兵计划只能搁浅。
展开剩余69%但这位前总统的执念超乎想象。在重返白宫后,他再次推动阅兵计划。虽然白宫最初表态谨慎,但华盛顿市长随后证实,双方正在商讨6月14日阅兵的具体安排。这次活动显然不只是简单的庆典,而是暗含多重政治考量。
分析人士指出,特朗普向来热衷展现个人权威。从国际会议上的抢镜名场面,到如今筹办阅兵,都体现了他对聚光灯的渴望。同时,他近期对军方高层的人事调整,也被视为在传递顺我者昌的信号。更重要的是,面对执政困境,他可能想借阅兵提升历史评价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历史上大型阅兵屈指可数。建国250年来,仅举办过4次重大阅兵,都发生在战争胜利后。而这次定在2025年6月14日的阅兵,恰逢陆军建军250周年,又巧合地是特朗普79岁生日。但筹备过程波折不断:市长担心重型装备损坏道路,全国多地持续爆发抗议活动,特朗普甚至警告将用强力应对示威。
尽管争议重重,阅兵仍如期举行。6月13日进行彩排后,次日正式活动盛大开幕。现场展示了最新武器装备,受阅士兵士气高昂。但活动结束后,批评声接踵而至:有人质疑这是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,有人认为无助于解决经济困境,更有观点将其与中国展现和平理念的阅兵作对比,批评其彰显霸权主义。
这场阅兵虽已落幕,但引发的讨论仍在继续。特朗普实现了夙愿,但能否达成政治目标尚待观察。长远来看,国家强盛终究要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,而非军事表演。这次事件带给人们深刻启示: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,各国更应聚焦民生改善,而非炫耀武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